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4-04-02 09:31 閱讀量:2189
網絡貨運產業的發展對傳統物流行業數字化升級和物流資源高效整合的價值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新業態發展中衍生的問題需要客觀認識,明確根源,制定合理規范的管理扶持辦法,方能夠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物流降成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基本前提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主要途徑是調結構、促改革,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管理成本。
物流業向上連著生產,向下連著消費,是國民經濟循環的大動脈。2023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8.2萬億元,與GDP的比率為14.4%,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
物流成本每降一個點,意味著國民經濟的效率的極大提升。在新質生產力的引領下,數字化、智慧化成為物流業的降成本的重要推動力。來自于頂層設計的高度關注,使得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成為2024年降本增效的一個重要維度。
物流行業自2020年起,正式開啟了“網絡貨運業態”,以數字化、全鏈條的高效率給物流業帶來了全新的變化。然而,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經歷探索的過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以數治稅”成共識
近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組織的“厘清問題,促進行業發展”網絡貨運專題座談會在京召開。來自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海員建設工會等部門和單位領導,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專家學者與維天運通(路歌)、中儲智運、物泊科技等全國10余家網絡貨運企業代表分析了網絡貨運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深入剖析了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探討了支持行業健康發展的可行路徑。
與會的官、產、學代表,回顧了自2020年以來,網絡貨運的活力與高成長性。網絡貨運是對新質生產力的有益探索,是數字化、平臺化背景下出現的現代物流運作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對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作為行業領先的全鏈路數字貨運服務商,維天運通(路歌)董事長馮雷闡述了網絡貨運發展的現狀、未來潛力,及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并就網絡貨運廣為流傳的一些認知誤區進行了辨析與糾正。他指出,“網絡貨運依賴財政獎補”、“財政獎補造成稅收洼地”等大眾誤讀,深層次原因是當下道路運輸行業相關稅收政策是大多是依托有車承運模式制定的,與網絡貨運新業態并不匹配,呼吁加強行業自律,討論形成“通過‘以數治稅’監管體系支持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共識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單澤峰代表提出,可以支持開展網絡貨運行業聯合監管試點,在濱海新區的網絡貨運聚集區域創新數字化監管手段,探索更加符合網絡貨運業態發展的“以數治稅”稅務交通聯合監管新模式和新路徑。同時,出臺與新興業態發展相適應的財稅政策,統籌考慮網絡貨運業態的實際情況,出臺貼合市場發展需求、與新興業態發展相適應的財稅政策,從根源上解決行業稅負重的問題。另外,完善各項規章,明晰責任邊界,保障新經濟形態下各方利益,重點是明確安全管理責任,并實施有效監管,督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范和運行機制,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
2024年的物流成本,如何有效降本?如何讓“數字流”真正應用到物流生產過程中?與會的企業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網絡貨運發展問題在熱烈討論中,針對實際問題,尋找解決之道。
進項抵扣為何居高不下?
首先,網絡貨運企業進項抵扣不足,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網絡貨運業態自2020年發展至今,進項抵扣不足問題一直困擾行業發展。目前,網絡貨運經營者可用的進項抵扣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用于運輸的成品油和道路、橋、閘通行費;
二是由實際承運人開具或地方稅務局代開的實際承運人增值稅專用發票。
然而,在實際執行中,對于成品油和道路、橋、閘通行費的抵扣,各地執行力度不同,存在進項抵扣錯配和不能足額抵扣的情況。
對于實際承運人開具或地方稅務局代開的實際承運人增值稅專用發票,執行情況更不樂觀。首先,個體司機需注冊為個體工商戶才能開具發票,但司機群體龐大,注冊個體工商戶既不符合行業發展規律,也沒有操作的可行性。
其次,若選擇由稅務局代開,絕大多數地方稅務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認定業務的真實性,拒絕為實際承運人代開發票。即使在地方稅務部門認定業務真實性的前提下,除河南省外,其他地區均無法實現匯總代開,地方稅務部門沒有足夠的人員審核以及處理,導致大量業務阻滯。并且,無論采取哪一種開票方式,抵扣稅率最多為3%,網絡貨運企業總體稅負依然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據計算,傳統物流企業在進項充足的情況下稅負約為2-3%,而網絡貨運企業普遍稅負約為5-6%,無抵扣情況下為9%)。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有車承運的稅管方式,實行“有票控車”,那么對于無車承運的網絡貨運來說,那就會出現傳統管理方式與數字化運營之間落差與斷代,以數治數、以數控稅是值得關注的降本增效方式。
對網絡貨運企業獎補并非制造“稅收洼地”
“稅收洼地”是指企業實際稅負經過政策優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網絡貨運企業即使獲得了地方政策支持,其增值稅稅負率仍均在4.5%以上。比較一下營改增之前3%的營業稅,以及傳統運輸企業用購車、購油等大額增值稅抵扣之下的實際稅負,網絡貨運企業接受獎補后的實際稅負都是處于高位。
網絡貨運企業稅負畸高的原因,是因為個體司機支出的成本費用(油費、過路費、維修保養費、購車費、保險費等)中所包含的增值稅無法通過抵扣鏈條傳遞到采購其服務的網絡貨運企業(實際上司機在支出相應成本時,已經繳納了相應稅款)。這樣的稅負率,按照9%交通運輸業基準稅率計算,相當于推定了道路貨運業務的增值額比例為50%,可以說在實質上不僅實現了稅款的應收盡收,甚至還超額征收了。
因此,地方政府對網絡貨運的財政獎補政策只是讓網絡貨運這一數字經濟業態能夠生存,并不會造成“稅收洼地”,也不會破壞統一大市場的公平性。
既然網絡貨運的稅負問題是比較清晰的,那么解決之道是什么呢?“以數治稅”,是值得關注的創新方式,建立以稅務服務為目標的網絡貨運監管平臺,保證業務的真實性,防止虛構業務,同時,對稅收管理、行業管理、市場管理等不同的職能部門提供數字化行政的支撐,深化各職能部門間的數據互通、監管互動、政企協作,既然使得網絡貨運產生的大數據在共享發揮最大的邊際效應,也使得作為物流的新生力量——網絡貨運有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商營環境。
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以問題為導向,以數字化、智慧化為解決路徑,是新質生產力倡導的全維度創新、系統提升的根本之道。隨著物流降本增效的推進,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將逐步得到根本的解決,切實助力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
網絡貨運行業新質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協會、研究機構多方努力,開拓創新,共同建設。甄運智庫將致力從產業高質量人才培訓服務為入口,與行業各方一道,為推動網絡貨運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微快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