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發布時間:2024-02-26 17:12 閱讀量:1988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 本文作者:趙曉娜
我國吸收外資力度再加碼。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舉措,提出要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
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延續去年規模波動、結構優化的特點。會議要求,要在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加強服務保障,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專家表示,擴大市場開放下一步應重點推進服務業開放。未來我國還須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發力,讓外商不僅“來得了”,還要“過得好”。另外,還要提升區域協同開放與吸引外資水平,東部地區要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今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環比增長20.4%
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23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舉措,提出要把穩外資作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
“在當下,我國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吸引外商來華投資是重要途徑之一。”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外商投資涉及方方面面,既可以解決市場主體問題,又能創造更多市場機會、打開國際市場渠道,同時還能帶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快速融入國際市場分工格局中。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規模出現波動,引發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外商正在撤離中國嗎?
商務部23日發布的兩組數據值得關注。一組是,今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588家,同比增長74.4%。商務部外資司負責人表示,這表明跨國公司依舊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機遇。
另外一組數據是,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27.1億元,同比下降11.7%,但環比實現了20.4%的增長。白明解釋,對吸引外資而言,1月份是特殊月份,出現數據波動較為正常。另一層面,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外商投資更為謹慎。
從行業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31.1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40.6%。高技術產業引資391.6億元,占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重為34.7%。
“這充分表明,隨著我國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外商在華投資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上述負責人表示。從國別看,部分發達經濟體對華投資增長較快。
從來源地看,在大項目帶動、同期基數等因素作用下,1月份,法國和瑞典對華投資增長分別高達25倍和11倍,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實際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11.8%、186.1%、77.1%。
報告稱九成以上外資企業認為中國市場富有吸引力
龍年新春開工忙。數據之外,不少外商選擇用“真金白銀”投票。
2月18日,龍年新春開工第一天,在廣東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區主席譚然恪透露了新的投資計劃——
埃克森美孚在大亞灣石化區建設的惠州乙烯一期項目投資已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今年還將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并進行裝置調試試運行,準備年底開工投產。此外,該項目還帶動投資150億元人民幣的多個配套項目落戶當地。
同樣是在這場盛會上,百事公司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百事公司持續擴大在華投資,在廣州啟動了2億元人民幣的增資擴產項目,預計今年底整體投入運行,整體產能將擴大1倍,確保支撐飲料業務未來5年良性發展。
2月19日,由福建省與沙特阿拉伯合作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主體工程在漳州全面動工,總投資約448億元人民幣,預計將于2026年建成。這是福建省迄今為止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也是全國首個地方省屬企業與世界領先石化巨擘直接合資合作的重大項目。
2月22日,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成都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慧交通和面向未來的數字化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中國貿促會近期發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滿意及以上,九成以上的受訪外資企業認為中國市場富有吸引力,約93%的受訪外資企業預期未來五年在華投資利潤將持平或有所提高。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外商 “來得了”“過得好”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吸引外資上“下功夫”。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截至今年1月底,商務部召開16場外資企業圓桌會,共400余家外資企業、外國商協會參會,已解決會上反映的問題訴求300余件。商務部表示,今年將繼續發揮好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作用,加強央地協同與部門聯動,每個月召開一場圓桌會議。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孟瑋2月5日表示,針對外資企業關注的市場準入、產業合作等議題,將推動出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持續提升中國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從地方來看,多個省份打出組合拳吸引外資。
其中,山東要求吸引外資“聚焦發力、靶向出擊”,重點圍繞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能源轉型等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安徽日前發文明確,對新設的外資新興產業項目、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等給予資金激勵。
浙江也正抓緊部署吸引外資工作。浙江近日發布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要以超常規力度招引“大好高”和專精特新外資項目,力爭實際使用外資200億美元以上,其中制造業外資占比超過29%。
而自2022年起,廣東相繼出臺實施《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廣東省推進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措施》等“干貨”滿滿的重要舉措,為外企投資廣東注入信心。
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要在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加強服務保障,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鞏固外資在華發展信心,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曉紅撰文表示,要提升區域協同開放與吸引外資水平。東部地區要繼續發揮開放引擎和高地作用,用好高端要素集聚、創新資源密集、產業配套能力強的優勢,積極吸引全球人才、技術、數據等高端要素集聚,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東部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
白明表示,前些年,我國吸引外資著力在擴大市場開放方面,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已經實現了制造業“清零”,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服務業開放。未來我國還須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發力,讓外商不僅“來得了”,還要“過得好”。
2月2日舉行的國常會就研究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有關工作。會議提出,一體推進強市場促公平、強服務增便利、強法治穩預期、強開放提質量、強改革抓創新等工作。要更加注重回應經營主體突出關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國務院部門去年承辦的建議提案已全部按時辦結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這場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聽取了2023年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提案工作情況匯報。
會議強調,辦理好建議提案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責、自覺接受監督的內在要求。國務院部門去年承辦的建議提案已全部按時辦結,在相關領域出臺政策措施2000余項,解決了一批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
會議要求,要高度重視、認真做好今年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健全領辦交辦、督辦考核等機制,在抓落實、促轉化上下更大功夫,以高質量建議提案辦理助力高質量發展。
會議還透露,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為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要堅持改革創新,強化配套政策支持,持之以恒攻堅推進,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見效。
2023年12月21日舉行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嚴格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加大存量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合理運用債務重組、置換等手段,分類施策化解融資平臺存量債務風險,嚴控增量債務。
另外,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加強協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資源投入,多措并舉打通服務堵點,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
會議審議通過《節約用水條例(草案)》《生態保護補償條例(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草案)》。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